• Overview简介
  • Members成员
    • team 团队
    • Postdoc/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后/研究系列
    • PhD / Master student 研究生
    • Administrative team 行政团队
    • Big Science Infra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 Engineer / Research Associate 工程师/科研助理
    • Xiamen University & Space Peptides Peptid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R&D Team 厦门大学胜泽泰多肽制药工程与智能设备研发中心
    • 派瑞未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发中心
    • Alumni 校友
    • Visiting scholar 访问学者
    • Prof. Hong
  • Research研究
    • AI for Single-molecule Electronics
    • AI for Materials
    • Software & BigData 软件和大数据
  • Publications论文
  • News新闻
    • 科研进展
    • 投稿心得
    • 文献分享
    • 活动风采
    • 校友动态
    • 其他
  • Join Us纳贤
    • 招生宣传
    • 招聘启事
精密仪器与单分子工程实验室(pilab)

News 新闻

Overview简介 / News新闻 / 文献分享 /
By 赵骄阳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1/11/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 Materials:卤化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的X射线和电子束光刻》

​器件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Materials:卤化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的X射线和电子束光刻前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以其大表面积、大孔隙率、结构多样而广为研究。而一种新型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是一种新型的MOF材料(图1a),它是由过渡金属原子(Zn和Co)与咪唑/咪唑衍生物连接而成,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ZIFs材料在气体吸附与分离以及... […]

Read More
By 徐晓晖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1/11/2020

文献分享 | 《JACS:咔唑-炔-恶二唑共轭分子中共振增强的电荷离域效应》

电化学小组文献分享JACS:咔唑-炔-恶二唑共轭分子中共振增强的电荷离域效应摘要目前,虽然电子供体-受体的低聚炔分子为研究“全碳”分子桥的电荷传输过程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但是关于电子供体-受体的低聚炔分子研究的文献报道却甚少。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咔唑-(C≡C)n-2,5-二苯基-1,3,4-恶二唑(n=1~4)系列π共轭分子的光物理学特性,发现与典型的供体-受体分子对不同的是,这一化合物在吸光激发之后,电荷复合速率随着... […]

Read More
By 钟家和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4/11/2020

文献分享 | 《JACS:具有抑制猝灭效应和双光子激发发射特性的柱芳烃超分子聚合物》

仪器小组文献分享JACS:具有抑制猝灭效应和双光子激发发射特性的柱芳烃超分子聚合物前言日前,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Top Ten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Chemistry)评选结果,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就位列其中。该现象是指染料分子在结晶状态、无定形固态、不良溶剂中的组装聚集体状态以及各种非溶液的分子聚集状态下产生的强荧光发射现象,... […]

Read More
By 钟家和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4/11/2020

文献分享 | 《JACS:具有抑制猝灭效应和双光子激发发射特性的柱芳烃超分子聚合物》

仪器小组文献分享JACS:具有抑制猝灭效应和双光子激发发射特性的柱芳烃超分子聚合物前言日前,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Top Ten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Chemistry)评选结果,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就位列其中。该现象是指染料分子在结晶状态、无定形固态、不良溶剂中的组装聚集体状态以及各种非溶液的分子聚集状态下产生的强荧光发射现象,... […]

Read More
By 石杰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4/11/2020

文献分享 | 《Science:二维MoSi2N4层状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

二维材料和分子操纵小组文献分享Science:二维MoSi2N4层状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 导读近年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范德华(2D vdW, two 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层状材料掀起了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潮,氮化硼、黑磷、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MXenes等一系列二维层状材料被相继制备出来。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材料 - MoSi2N4,开辟了制备全新2D vdW层状材料的研究方向。前言过渡金属碳化物(TMC,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

Read More
By 郑珏婷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2/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集成微液流冷却系统的芯片设计》

器件小组文献分享Nature:集成微液流冷却系统的芯片设计 微电子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器件逐渐小型化,即芯片上晶体管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功率密度及发热量,从而对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耗散问题也成为了制约芯片小型化的一个核心瓶颈。另一方面,电子元件散热所需能耗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也不可忽视(1)。 集成冷却系统的微芯片设计在传统的器件设计中,器件电路与冷却系统往往是独立设计的,冷却... […]

Read More
By 陈李珏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8/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亚周期原子力相干控制的单分子开关》

​交叉小组文献分享Nature:亚周期原子力相干控制的单分子开关前言在极致的空间及时间尺度上去观测物质的本征动力学过程是现代纳米科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空间尺度上,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通过隧穿电流检测已经达到了原子尺度的空间分辨,成为了目前最主流的研究纳米尺度的工具之一。而在时间尺度上,光学泵浦-探测技术(Optical pump-probe technique, OPP)的发展使得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在皮... […]

Read More
By 白杰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8/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 Electronics:超强抗辐射能力的可修复碳纳米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电化学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Electronics:超强抗辐射能力的可修复碳纳米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引言电子设备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芯片在极端环境中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当电子设备在太空或核反应堆环境下运行时,高强度的辐射会破坏晶体管中的导电沟道、介电层和基底,致使晶体管失效。为此,科研工作者根据晶体管器件不同部件特性设计了诸多抗辐射策略。例如采用强键合的碳纳米管或其他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代替硅以... […]

Read More
By 王海川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6/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 电子集成-批量生产的微型机器人》

仪器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电子集成-批量生产的微型机器人前言电子器件微型化以生产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五十年代微电子摩尔定律为微小机器人技术的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机会,为电、磁和光学系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微米级致动器系统,微小机器人技术一直受到限制。本工作开发的新型的电化学原理的电压可控致动器使机器人移动的重要部件——致动器研究终于出现重大突破,首次制造出尺寸小于0.... […]

Read More
By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7/09/2020

文献分享 | 《JACS:异质原子顺序筛选技术探索量子材料》

​二维小组文献分享JACS:异质原子顺序筛选技术探索量子材料前言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的特性之一是量子尺寸效应,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可用于发光功能材料。与纳米颗粒相比,亚纳米颗粒(Sub-nanoparticles,SNPs)粒径更小,具有非晶结构和柔性结构,并有更高效的催化能力,但是,由于尺寸范围的减小,常规的NPs合成方法不适用SNPs,在SNPs的合成上存在控制原子精度粒度和控制组成比的技术困难... […]

Read More
共91条 首页上页1...5678910下页尾页
π-lab@xmu
Contact
    •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 Prof. Wenjing Hong 洪文晶
      Prof. Wenqiu Su 苏文湫
      Asso. Prof.  Jia Shi 师佳
      Assoc. Prof. Junyang Liu 刘俊扬
      Assoc. Prof. Jie Bai 白杰
      Assoc. Prof. Mingbin Gao 高铭滨
        Assoc. Prof. Jing Li 李晶
    • Room 499, Chemistry Building, 361005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1, Tan Kah Kee Innovation Laboratory,361005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Links
    • Prof. Zhong-qun Tian’s group
    • Chem. Eng. XMU
    • Micro-Nano Center. XMU
    • College Chem. and Chem. Eng., XMU
    • XMe_DataAnalysis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