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view简介
  • Members成员
    • team 团队
    • Postdoc/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后/研究系列
    • PhD / Master student 研究生
    • Administrative team 行政团队
    • Big Science Infra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 Engineer / Research Associate 工程师/科研助理
    • Xiamen University & Space Peptides Peptid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R&D Team 厦门大学胜泽泰多肽制药工程与智能设备研发中心
    • 派瑞未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发中心
    • Alumni 校友
    • Visiting scholar 访问学者
    • Prof. Hong
  • Research研究
    • AI for Single-molecule Electronics
    • AI for Materials
    • Software & BigData 软件和大数据
  • Publications论文
  • News新闻
    • 科研进展
    • 投稿心得
    • 文献分享
    • 活动风采
    • 校友动态
    • 媒体看π-lab
    • 其他
  • Join Us纳贤
    • 招生宣传
    • 招聘启事
精密仪器与单分子工程实验室(pilab)

News 新闻

Overview简介 / News新闻 / 文献分享 /
By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2/10/2022

文献分享 | Nature:基于无监督词嵌入方法从材料科学文献中获取潜在的知识

引言与背景新材料的研发能力与国家核心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以研究经验为主的实验试错研发模式导致材料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是制约新材料研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自动地从科研文献中获取知识信息已成为现实。区别于传统通过人工阅读文献获取信息的方式,“AI读论文”能够帮助材料科学家更加精准高效地从大量科学文... […]

Read More
By 何赛超 马成栋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3/09/2022

文献分享|IROS2022:基于生成对抗演示自模仿学习的类级别泛化物体操纵

引言对于智能多功能机器人来说,在现实世界复杂场景的工作当中,实现对于不同物体的操控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尽管近年来学者们利用强化学习在该类任务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只涉及对刚性物体的一些简单操作,如抓取、推动、拾取和放置等[1],而对于更加复杂的技能,如开关抽屉和开关门等这类涉及到复杂几何结构物体的任务,目前的研究探索依然较少。对于强化学习的方法来说,学习这样的类级别可泛化策略非常具有挑... […]

Read More
By 苑子恒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5/08/2022

文献分享|Science Advances: 石墨烯纳米间隙中原子的电致发光

前言与背景伴随微纳制造技术工艺难点的不断突破,电学元件的稳定性和耐久度不再是衡量元件创新的单一标准,而具有响应灵敏、集成尺寸小、输出功能多样的元件已经成为微纳加工领域迭代优化的核心目标。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提升纳米材料的可替代性及实用功能,使其匹配制造需求,进而高效、创新地优化原有微纳器件。在光电响应、光热转换等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的研究极具发展潜力。这些领域的研究大多采用直接带隙材料... […]

Read More
By 伍舒颖 张瑷珲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8/06/2022

文献分享丨JACS:基于纳米孔的蛋白质鉴定

背景如何识别复杂混合生物样品中不同类别蛋白质仍然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一个重大挑战,建立一种简单、高效、快速和低成本的全蛋白质组测量技术将成为医疗检测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主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如质谱、二维电泳等对待测蛋白质的浓度具有一定要求,而目前缺乏高通量的方法产生足够浓度的单一蛋白质,使其无法完全满足蛋白质组的精准分析。当前,单分子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低浓度蛋白质检测的... […]

Read More
By 张宪贵 徐伟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7/05/2022

文献分享丨Angew:具有超稳定性和位置选择性的上转换光致电化学发光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阳极

引言与背景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激发发光体至激发态,从而导致发光的现象。而光致电化学发光(Photoinduc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PECL)结合了半导体/电解液界面的电荷转移与ECL,具有:i)可实现电化学辅助的上转换过程以及ii)界面光电压导致ECL起始电压显著降低的优势。因此,PECL系统在超高灵敏检测、光寻址设备和红外成像等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 […]

Read More
By 王珏均 刘鑫源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5/04/2022

文献分享 | 《 Chem:手性生物分子中对映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实验证据 》

自旋小组 供稿文献分享《 Chem:手性生物分子中对映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实验证据 》Chem:Evidence for new enantiospecific interaction force in chiral biomoleculesChem:《手性生物分子中对映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实验证据》研究背景生命体系中的功能分子基本都具有特定的手性构型。这种经过大自然数百万年演化产生的手性结构对生命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比如手性生物分子间具有强烈的对映选择性相互作用及生物分子具有相... […]

Read More
By 夏钟升 刘嘉楠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3/03/2022

文献分享 | 《 AAAI:基于保守策略和演员-评论家框架的高效模型强化学习 》

控制小组文献分享AAAI:基于保守策略和演员-评论家框架的高效模型强化学习一、前言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通过和真实环境进行交互得到的数据来拟合一个环境模型,并且根据拟合模型进一步学习如何决策。相较于无模型的强化学习算法,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算法通常具有高样本效率。但是高样本效率同样受到模型的制约,特别是模型不准确时,强化学习算法不但不能提高样本效率,反而会学到错误的决策。而对于复杂且伴随噪声的环境来说,学... […]

Read More
By 郑琰 祝知雨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8/01/2022

文献分享 | 《 JACS 高性能有机电子材料:扭曲苝二酰亚胺 》

电化学调控小组文献分享文献分享《JACS 高性能有机电子材料:扭曲苝二酰亚胺​》JACS 高性能有机电子材料:扭曲苝二酰亚胺High-Performance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s by Contorting Perylene Diimides前言:苝二酰亚胺(PDI)由于其优异的化学和光物理稳定性、电子受体性能和易于化学衍生化而被广泛研究,是有机电子学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绝大多数PDI的分子设计思路采用各种功能基团来替代分子核心,以形成平面PDI之间的... […]

Read More
By 姜信年 潘涛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1/01/2022

文献分享 | 《 Adv. Funct. Mater.:冷冻切片法连续制备柔性水凝胶电子器件 》

柔性电子小组文献分享文献分享《Adv.Funct.Mater.:冷冻切片法连续制备柔性水凝胶电子器件》1.背景介绍柔性电子器件可以在人体体表共形且稳定地形成生物界面,因而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柔性传感器、柔性储能器件及柔性显示器件等。通常,柔性电子器件需要将高模量的电极材料与低模量的高分子材料集成至同一体系中,但由于高分子材料在“一步法”加工过程中容易使微观结构不可控致使界面稳定性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度可... […]

Read More
By 季淑蕊 王鑫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1/01/2022

文献分享 | 《 JACS:沸石型咪唑酯骨架界面的水捕获机制 》

​电场小组文献分享文献分享《JACS:沸石型咪唑酯骨架界面的水捕获机制》 前言与背景:随着淡水资源日益稀缺,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和捕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们对大气水捕获材料的兴趣逐渐增加。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类由过渡金属中心与有机连接体配位组成的多孔晶体,由于其具有高孔隙率和可调性,预计会有很好的水捕集性能。了解水捕集机制对于合理设计MOF材料以实现高效的水捕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 […]

Read More
共93条 首页上页12345...10下页尾页
π-lab@xmu
Contact
    •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  Prof. Wenjing Hong 洪文晶

           Prof. Wenqiu Su 苏文湫

           Assoc. Prof. Jia Shi 师佳

           Assoc. Prof. Junyang Liu 刘俊扬

           Assoc. Prof. Jie Bai 白杰

           Assoc. Prof. Mingbin Gao 高铭滨

           Assoc. Prof. Jing Li 李晶

    •  Room 499, Chemistry Building, 361102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1, Tan Kah Kee

          Innovation Laboratory,361005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Links
    • Prof. Zhong-qun Tian’s group
    • Chem. Eng. XMU
    • Micro-Nano Center. XMU
    • College Chem. and Chem. Eng., XMU
    • XMe_DataAnalysis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