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view简介
  • Members成员
    • team 团队
    • Postdoc/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后/研究系列
    • PhD / Master student 研究生
    • Administrative team 行政团队
    • Big Science Infra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 Engineer / Research Associate 工程师/科研助理
    • Xiamen University & Space Peptides Peptid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R&D Team 厦门大学胜泽泰多肽制药工程与智能设备研发中心
    • 派瑞未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发中心
    • Alumni 校友
    • Visiting scholar 访问学者
    • Prof. Hong
  • Research研究
    • AI for Single-molecule Electronics
    • AI for Materials
    • Software & BigData 软件和大数据
  • Publications论文
  • News新闻
    • 科研进展
    • 投稿心得
    • 文献分享
    • 活动风采
    • 校友动态
    • 媒体看π-lab
    • 其他
  • Join Us纳贤
    • 招生宣传
    • 招聘启事
精密仪器与单分子工程实验室(pilab)

News 新闻

Overview简介 / News新闻 /
By 陈李珏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8/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亚周期原子力相干控制的单分子开关》

​交叉小组文献分享Nature:亚周期原子力相干控制的单分子开关前言在极致的空间及时间尺度上去观测物质的本征动力学过程是现代纳米科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空间尺度上,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通过隧穿电流检测已经达到了原子尺度的空间分辨,成为了目前最主流的研究纳米尺度的工具之一。而在时间尺度上,光学泵浦-探测技术(Optical pump-probe technique, OPP)的发展使得科研工作者们能够在皮... […]

Read More
By 白杰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8/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 Electronics:超强抗辐射能力的可修复碳纳米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电化学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Electronics:超强抗辐射能力的可修复碳纳米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引言电子设备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芯片在极端环境中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当电子设备在太空或核反应堆环境下运行时,高强度的辐射会破坏晶体管中的导电沟道、介电层和基底,致使晶体管失效。为此,科研工作者根据晶体管器件不同部件特性设计了诸多抗辐射策略。例如采用强键合的碳纳米管或其他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代替硅以... […]

Read More
By 王海川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6/10/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 电子集成-批量生产的微型机器人》

仪器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电子集成-批量生产的微型机器人前言电子器件微型化以生产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五十年代微电子摩尔定律为微小机器人技术的领域带来了显著的机会,为电、磁和光学系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微米级致动器系统,微小机器人技术一直受到限制。本工作开发的新型的电化学原理的电压可控致动器使机器人移动的重要部件——致动器研究终于出现重大突破,首次制造出尺寸小于0.... […]

Read More
By
In 科研进展 Posted 23/09/2020

科研进展丨课题组工作:表面等离激元光镊捕获溶液中的单分子

近日,我院田中群教授和洪文晶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等离激元光学纳米间隙实现单分子的直接捕获与释放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Molecule Plasmonic Optical Trapping”为题发表于Cell出版社旗下的Matter期刊。人们对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尤其是溶液环境中俘获或者操控微观粒子的追求从未停止,以期不断减少可操控的微观粒子的尺寸,最终实现单分子操控的目标。然而,分子布朗运动严重抑制了分子的顺利俘获。人们仅可在特殊条件... […]

Read More
By
In 文献分享 Posted 17/09/2020

文献分享 | 《JACS:异质原子顺序筛选技术探索量子材料》

​二维小组文献分享JACS:异质原子顺序筛选技术探索量子材料前言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的特性之一是量子尺寸效应,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可用于发光功能材料。与纳米颗粒相比,亚纳米颗粒(Sub-nanoparticles,SNPs)粒径更小,具有非晶结构和柔性结构,并有更高效的催化能力,但是,由于尺寸范围的减小,常规的NPs合成方法不适用SNPs,在SNPs的合成上存在控制原子精度粒度和控制组成比的技术困难... […]

Read More
By
In 活动风采 Posted 11/09/2020

喜报 | 洪文晶教授获福建青年科技奖

​9月7日,第十五届福建青年科技奖在福州举行颁奖仪式。在福建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经专家评审,共产生30名第十五届福建青年科技奖获奖者。我院洪文晶教授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纪荣嵘教授获此殊荣。福建青年科技奖由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共同主办,旨在表彰奖励在国家和福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创业创造和经济建设主战场... […]

Read More
By 方朝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9/09/2020

文献分享 | 《Nano Letters: 二茂铁单分子结中存在的可操控量子干涉》

器件小组Nano Letters: 二茂铁单分子结中存在的可操控量子干涉前言茂金属(metallocene)是由过渡金属和环戊二烯相连所形成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其在分子器件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茂金属便是——二茂铁(ferrocene)。二茂铁的具有极低的环旋转势垒,这种易于旋转的特性使得二茂铁分子具有潜在的多种几何构型。对此,Latha Venkataraman与Ferdinand Evers 等人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STM-BJ)和从头算... […]

Read More
By 袁赛赛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9/09/2020

文献分享 | 《Matter:长程有序水链在A-T和C-G核苷酸之间的分布》

电化学与单团簇小组Matter:长程有序水链在A-T和C-G核苷酸之间的分布前言互补碱基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对DNA杂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虽然碱基对的长程相互作用相比短程而言弱化了很多,但是这种长程相互作用在生命体重普遍存在,因此相应研究对揭示生命起源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传统的实验方法与仪器,研究这些弱的长程相互作用极具挑战性。本工作结合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学谱(SMFS)和拉曼... […]

Read More
By 庄小燕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9/09/2020

文献分享 | 《Nature communication:基于DNA纳米器件的单分子生物传感器构建》

​生物传感小组Nature communication:基于DNA纳米器件的单分子生物传感器构建前言导论随着人们对疾病早期诊断需求的不断提升,建立一种快速且低成本的疾病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方法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生物体内的相关免疫因子或肿瘤标记物等通常以非常低的浓度存在,如何从一个含有多种成分的临床样本里面检测到目标生物标记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采用的临床诊断检测一般基于平均免疫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s),即在这... […]

Read More
By 陈垚荣
In 文献分享 Posted 06/09/2020

文献分享 | 《JACS:单个自旋交叉纳米粒子的热滞成像》

光电磁小组JACS:单个自旋交叉纳米粒子的热滞成像 文章导读随着自旋电子学的发展,自旋交叉(spin-crossover, SCO)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高自旋与低自旋间转变过程中的磁滞特性为信息存储、热致变色、纳米器件等提供了巨大助力。但是,目前基于大量样本平均值的检测手段无法避免粒子间相互作用,从而样本的构效关系、固有磁滞特性以及可循环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聚焦于这个难点,近日,南京大学王伟课题组在JACS上发表的最新... […]

Read More
共268条 首页上页1...1920212223...27下页尾页
π-lab@xmu
Contact
    •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  Prof. Wenjing Hong 洪文晶

           Prof. Wenqiu Su 苏文湫

           Assoc. Prof. Jia Shi 师佳

           Assoc. Prof. Junyang Liu 刘俊扬

           Assoc. Prof. Jie Bai 白杰

           Assoc. Prof. Mingbin Gao 高铭滨

           Assoc. Prof. Jing Li 李晶

    •  Room 499, Chemistry Building, 361102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1, Tan Kah Kee

          Innovation Laboratory,361005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Links
    • Prof. Zhong-qun Tian’s group
    • Chem. Eng. XMU
    • Micro-Nano Center. XMU
    • College Chem. and Chem. Eng., XMU
    • XMe_DataAnalysis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