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view简介
  • Members成员
    • team 团队
    • Postdoc/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后/研究系列
    • PhD / Master student 研究生
    • Administrative team 行政团队
    • Big Science Infra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 Engineer / Research Associate 工程师/科研助理
    • Xiamen University & Space Peptides Peptid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R&D Team 厦门大学胜泽泰多肽制药工程与智能设备研发中心
    • 派瑞未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发中心
    • Alumni 校友
    • Visiting scholar 访问学者
    • Prof. Hong
  • Research研究
    • AI for Single-molecule Electronics
    • AI for Materials
    • Software & BigData 软件和大数据
  • Publications论文
  • News新闻
    • 科研进展
    • 投稿心得
    • 文献分享
    • 活动风采
    • 校友动态
    • 媒体看π-lab
    • 其他
  • Join Us纳贤
    • 招生宣传
    • 招聘启事
精密仪器与单分子工程实验室(pilab)

News 新闻

Overview简介 / News新闻 /
By
In 科研进展 Posted 30/08/2021

科研进展丨单分子电子学:多刺激性响应分子器件

‍洪文晶教授课题组在多刺激性响应分子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 dynamic covalent bond tailored responsive molecular junctions”为题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106666)。分子器件是由单个分子或者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组装体作为功能性模块连接在电极之间构成,基于可控分子电导的电子元器件是解决器件的小型化和功能化问题的关键。其中,刺激性响应分子器件可... […]

Read More
By
In 科研进展 Posted 30/08/2021

科研进展丨洪文晶教授在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洪文晶教授的教研论文“Guid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Nanoscale Charge Transport by the Mechanically Controllable Break Junction Technique”发表于国际教育学研究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该期刊创办于1924年,隶属美国化学会化学教学分部,据统计中国大陆学者在近20年来年平均发文量不足3篇。分子是物质世界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尺度粒子。分子电子学是一门能够精确测量分子电学性质的新兴... […]

Read More
By 马银杏
In 活动风采 Posted 21/07/2021

活动风采丨在斯坦福大学联培的所感所想——探索的事勇敢做,喜欢的事认真做

「疫情」要说在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期间遇到的事情,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了。去年美国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居家隔离了4个月。跨过本就短暂的加州春天,直接步入了夏天。在那4个月里,虽然很担心疫情,也待在家里不能出门,但是我却在那期间过得很充实,也收获了很多感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疫情防护健康包”,厦门大学寄来的口罩,洪文晶教授、白华教授的关心,国内外亲朋好友的牵挂,还有崔屹教授以及实验室的... […]

Read More
By 田应宇
In 活动风采 Posted 21/07/2021

活动风采丨青春不散场,每一步皆是风景——记2021届毕业答辩

踏莎行歌,青春浩荡,又到凤凰花开的时候,PiLab又将送别一届毕业生,临别之时,点点滴滴的回忆,像跳动于五线谱的音符,有高有低、有起有落;点点滴滴的回忆是数不完的欢乐,道不尽的感动,永远印在心里。陈杭:四年的付出终获回报,很高兴可以顺利地从PiLab博士毕业。感谢洪老师,刘老师,杨老师,师老师四年来对我的包容与指导;感谢PiLab这个大家庭。希望PiLab未来越来越好,paper多多;希望师弟师妹们都能从这个温馨的大家... […]

Read More
By 赵骄阳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1/07/2021

文献分享 | 《Nature: 定位原子力显微镜》

器件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定位原子力显微镜1 前言在单分子水平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对于推进分子机制的了解至关重要。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性和动态特性,观察生物分子的天然结构和行为仍是具有难度的。冷冻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晶体成像两种技术的应用,使蛋白质结构的测定进展迅速。然而,这两种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分子被固定在晶体中,或者在超低温下冷冻,这往往会改变它们的正常生理形状。生物大分子在生理温度下的结... […]

Read More
By 张浩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1/07/2021

文献分享 | 《Nature Photonics: 利用电子空穴对的极化对原子级绝缘体材料进行超快动力学表征》

​超快小组文献分享 Nature Photonics: 利用电子空穴对的极化对原子级绝缘体材料进行超快动力学表征1 前言隧穿效应是量子力学的最基本的表现之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现以及光学泵浦-探测技术的联用使得人们可以直接分析导电样品的纳米尺度的量子隧穿效应以及超快动力学行为。然而,这项技术需要导电样品,并且扫描隧道显微镜结中的电流可能会扰乱样品内的本征隧穿过程。此前有人通过a.c耦合STM去对绝缘体进行表征,但其无... […]

Read More
By 张菏潍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1/07/2021

文献分享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具有可穿戴电子产品多功能特性的自修复二氧化钛纳米胶囊-石墨烯/多支链聚氨酯复合柔性膜》

二维材料和分子操纵小组供稿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具有可穿戴电子产品多功能特性的自修复二氧化钛纳米胶囊-石墨烯/多支链聚氨酯复合柔性膜背景近年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开发取得了卓越的进展。但是,大多数可穿戴电子设备会因外部因素(例如机械力和日光)而损坏,导致电学性能下降,甚至影响它的正常功能。因此增加设备的自修复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PU)理化性能优异常被使... […]

Read More
By 李晶
In 投稿心得 Posted 21/07/2021

李晶《CCS Chemistry》投稿心得——自旋态调控分子开关

​2021年5月底,经历了近十个月的投稿周期,我们室温下自旋态调控的单分子器件开关的论文终于在CCS Chemistry上发表。作为博士后期间的第一篇论文,能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深感荣幸。感谢洪老师,感谢Pi-lab以及合作者的支持。配位诱导自旋转换(Coordinate-induced spin state switching)是通过配体构型改变实现对金属中心自旋调控的一种现象,在小分子传感,生物MIR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中我们证明了利用这一现象... […]

Read More
By 谭志冰
In 投稿心得 Posted 21/07/2021

谭志冰《CCS Chemistry》投稿心得——同心协力,步步为营

 2021年3月,我博士论文工作的第四章内容,关于单分子结中通过空间电子​输运和通过键电子输运相对组分精细调控的研究在线发表于国产化学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论文第一作者谭志冰博士单个分子电子输运方式的调节是设计和制备分子电路的重点内容,一直是分子电子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本人所在课题组自主开发了单分子结电信号闪烁噪声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单分子结中电子通过键和通过空间的输运特... […]

Read More
By 白杰
In 投稿心得 Posted 21/07/2021

白杰《Advanced Materials》 投稿心得——从晶体管器件角度审视单分子电化学调控的发展

我博士期间的工作方向是单分子尺度的电化学调控,通过在电化学体系中通过改变电极电势来调节分子结的电输运性质,进而探索单分子器件的性能与电子传输机制。该方向在单分子电子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第一篇相关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同年报道,此后,众多国际知名电化学领域的专家,诸如Jens Ulstrup、Stuart Lindsay、陶农建、Thomas Wandlowski、Richard Nichols和厦门大学的毛秉伟教授等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也... […]

Read More
共268条 首页上页1...1516171819...27下页尾页
π-lab@xmu
Contact
    •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  Prof. Wenjing Hong 洪文晶

           Prof. Wenqiu Su 苏文湫

           Assoc. Prof. Jia Shi 师佳

           Assoc. Prof. Junyang Liu 刘俊扬

           Assoc. Prof. Jie Bai 白杰

           Assoc. Prof. Mingbin Gao 高铭滨

           Assoc. Prof. Jing Li 李晶

    •  Room 499, Chemistry Building, 361102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1, Tan Kah Kee

          Innovation Laboratory,361005 Xiamen,

          China (+86-592-2180680)

Links
    • Prof. Zhong-qun Tian’s group
    • Chem. Eng. XMU
    • Micro-Nano Center. XMU
    • College Chem. and Chem. Eng., XMU
    • XMe_DataAnalysis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