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马银杏 In 活动风采 Posted 21/07/2021活动风采丨在斯坦福大学联培的所感所想——探索的事勇敢做,喜欢的事认真做「疫情」要说在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期间遇到的事情,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了。去年美国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居家隔离了4个月。跨过本就短暂的加州春天,直接步入了夏天。在那4个月里,虽然很担心疫情,也待在家里不能出门,但是我却在那期间过得很充实,也收获了很多感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疫情防护健康包”,厦门大学寄来的口罩,洪文晶教授、白华教授的关心,国内外亲朋好友的牵挂,还有崔屹教授以及实验室的... […]Read More
By 田应宇 In 活动风采 Posted 21/07/2021活动风采丨青春不散场,每一步皆是风景——记2021届毕业答辩踏莎行歌,青春浩荡,又到凤凰花开的时候,PiLab又将送别一届毕业生,临别之时,点点滴滴的回忆,像跳动于五线谱的音符,有高有低、有起有落;点点滴滴的回忆是数不完的欢乐,道不尽的感动,永远印在心里。陈杭:四年的付出终获回报,很高兴可以顺利地从PiLab博士毕业。感谢洪老师,刘老师,杨老师,师老师四年来对我的包容与指导;感谢PiLab这个大家庭。希望PiLab未来越来越好,paper多多;希望师弟师妹们都能从这个温馨的大家... […]Read More
By 赵骄阳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1/07/2021文献分享 | 《Nature: 定位原子力显微镜》器件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定位原子力显微镜1 前言在单分子水平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对于推进分子机制的了解至关重要。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性和动态特性,观察生物分子的天然结构和行为仍是具有难度的。冷冻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晶体成像两种技术的应用,使蛋白质结构的测定进展迅速。然而,这两种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分子被固定在晶体中,或者在超低温下冷冻,这往往会改变它们的正常生理形状。生物大分子在生理温度下的结... […]Read More
By 张浩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1/07/2021文献分享 | 《Nature Photonics: 利用电子空穴对的极化对原子级绝缘体材料进行超快动力学表征》超快小组文献分享 Nature Photonics: 利用电子空穴对的极化对原子级绝缘体材料进行超快动力学表征1 前言隧穿效应是量子力学的最基本的表现之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现以及光学泵浦-探测技术的联用使得人们可以直接分析导电样品的纳米尺度的量子隧穿效应以及超快动力学行为。然而,这项技术需要导电样品,并且扫描隧道显微镜结中的电流可能会扰乱样品内的本征隧穿过程。此前有人通过a.c耦合STM去对绝缘体进行表征,但其无... […]Read More
By 张菏潍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1/07/2021文献分享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具有可穿戴电子产品多功能特性的自修复二氧化钛纳米胶囊-石墨烯/多支链聚氨酯复合柔性膜》二维材料和分子操纵小组供稿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具有可穿戴电子产品多功能特性的自修复二氧化钛纳米胶囊-石墨烯/多支链聚氨酯复合柔性膜背景近年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开发取得了卓越的进展。但是,大多数可穿戴电子设备会因外部因素(例如机械力和日光)而损坏,导致电学性能下降,甚至影响它的正常功能。因此增加设备的自修复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PU)理化性能优异常被使... […]Read More
By 李晶 In 投稿心得 Posted 21/07/2021李晶《CCS Chemistry》投稿心得——自旋态调控分子开关2021年5月底,经历了近十个月的投稿周期,我们室温下自旋态调控的单分子器件开关的论文终于在CCS Chemistry上发表。作为博士后期间的第一篇论文,能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深感荣幸。感谢洪老师,感谢Pi-lab以及合作者的支持。配位诱导自旋转换(Coordinate-induced spin state switching)是通过配体构型改变实现对金属中心自旋调控的一种现象,在小分子传感,生物MIR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中我们证明了利用这一现象... […]Read More
By 谭志冰 In 投稿心得 Posted 21/07/2021谭志冰《CCS Chemistry》投稿心得——同心协力,步步为营 2021年3月,我博士论文工作的第四章内容,关于单分子结中通过空间电子输运和通过键电子输运相对组分精细调控的研究在线发表于国产化学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论文第一作者谭志冰博士单个分子电子输运方式的调节是设计和制备分子电路的重点内容,一直是分子电子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本人所在课题组自主开发了单分子结电信号闪烁噪声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单分子结中电子通过键和通过空间的输运特... […]Read More
By 白杰 In 投稿心得 Posted 21/07/2021白杰《Advanced Materials》 投稿心得——从晶体管器件角度审视单分子电化学调控的发展我博士期间的工作方向是单分子尺度的电化学调控,通过在电化学体系中通过改变电极电势来调节分子结的电输运性质,进而探索单分子器件的性能与电子传输机制。该方向在单分子电子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第一篇相关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同年报道,此后,众多国际知名电化学领域的专家,诸如Jens Ulstrup、Stuart Lindsay、陶农建、Thomas Wandlowski、Richard Nichols和厦门大学的毛秉伟教授等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也... […]Read More
By 钟家和 In 活动风采 Posted 02/06/2021活动风采丨祝贺π-Lab团队π-group项目荣获第十五届福建省“挑战杯”比赛二等奖由π-Lab洪文晶教授指导的项目团队π-group在第十五届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得了福建省比赛二等奖。 图一:项目宣传海报这支队伍由8人组成,包括化学化工学院7人(均为π-Lab课题组成员),分别为钟家和、王晨浩、周萍、徐星海、袁梓锋、董钢和张承扬,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1人,由洪文晶教授担任赛事主要指导老师。该团队参赛课题是面向纳米尺度半导体表征的精密科学仪器研发,该项目通过在机... […]Read More
By 方朝 In 文献分享 Posted 24/05/2021文献分享 | 《Nat. Nanotechnology: 如何表征单分子热电性质?》器件小组文献分享Nature Nanotechnology: 如何表征单分子热电性质?前言从单分子电路的热耗散中高效地收集电能一直是单分子电子学追求的目标,诸多的理论研究表明,通过操控分子长度、利用锚定基团优化分子隧穿耦合强度、或是在分子骨架中创造一个局域态从而产生量子干涉都可以实现单分子电路中热电能量采集器效率的显著提升。然而,实验层面的挑战使得这些理论的验证仍处于待探索阶段。针对这一研究难点,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