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π-Lab的郑琰同学获得2022-2023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前言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是高等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的最高等级奖学金,象征着对获奖者在校期间综合能力的高度认可。可以说,“国奖”是每一位学子都追逐过的梦想。

前不久,经厦门大学学生表彰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定,共评选出191名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人选。其中,π-Lab的郑琰同学获得此项荣誉,以下是郑琰同学的个人介绍以及小编通过线上对郑琰同学的采访。



Q1

师姐认为竞争国奖过程中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

郑琰国奖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我是化学工程研究所的学硕,各个研究所可能会有各自具体的要求,专硕和学硕也不太一样,主要标准是绩点和科研成果,但也不是唯论文论,会重视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志愿时长也要达标。比较特别的是今年组织了一次现场答辩,我觉得这也是申请国奖过程中最挑战的地方。因为科研成果是过去两年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来达到申请国奖的基本要求,而答辩要在仅仅5分钟内表现出你的能力,并且答辩中不能提及具体的论文发表情况,所以更突出了大家的汇报总结能力和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是否真正了解。答辩过程中我看到了其他同学优秀的科研工作和学生工作经历,也提醒了我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Q2

师姐可以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国奖的获得攻略吗?

郑琰如果师弟师妹们有争取国奖的想法,我的建议是扎实地做好自己课题,先达到有科研成果这一门槛,增强对自己科研方向的理解;同时也要把握我们π-Lab丰富的组会、答辩机会,锻炼表达能力。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虽然我自己也没有全做到哈哈)和大家共勉——“保持学习的习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Q3

师姐可以讲讲现阶段的具体研究方向吗?

郑琰我的研究方向是单分子电化学。主要内容是基于电化学扫描隧穿裂结技术(EC-STMBJ)通过调节电极费米能级与分子轨道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输出电流,实现对分子结电学性能的调控。我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基于量子干涉效应的单分子电化学调控上,例如我们可以用搭建的EC-STMBJ装置实现对单分子结电荷传输过程中的Fano共振进行直接观测,或者利用量子干涉效应构建高性能单分子电化学晶体管。




Q4

最后是“师姐与π-Lab的二三事”环节,师姐可以分享一下吗?

郑琰还有半年左右我其实也就要毕业了,回想起来在π-Lab 的这两年半真的非常快乐且充实。π-Lab的培养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的小白慢慢积累经验,到现在终于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和迈入下一阶段的能力。我最大的收获其实是认识了π-Lab这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我觉得π-Lab的小伙伴们各自都身怀绝技,每个人有自己的擅长领域,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也非常友善热情,所以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能找到小伙伴讨论和解决,这种科研氛围能够带给我很多的帮助,因此也非常感谢π-Lab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和环境。




总结

正如在π-Lab的许多次大组会上,大家长洪文晶教授都会提到类似“π-Lab致力于将课题组研究方向与中国的发展相结合,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π-Lab中的每一位小伙伴成为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人”的话语。

在此,恭喜郑琰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相信在郑琰同学的榜样作用下,未来π-Lab的小伙伴一定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记者:π-Lab宣传部王佳

采访对象:郑琰(2020级硕士生)

编    辑:苑子恒 夏钟升


转载声明:如需转载请在本篇文章下留言,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