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风采丨出国交流日志之李瑞豪篇——《伦敦之旅——英国国王学院交流记》

2019年11月17日,我开始了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Isma课题组为期四个月的交流。Kings一共有五个校区,分布在泰晤士河两岸,周围有伦敦眼、大本钟以及伦敦塔桥等著名景点。我所在的实验楼是位于Guys校区旁边的Chemistry Department, 这是一栋单独的三层小楼,专门供化学和生物系的研究生以及博士使用。

Isma课题组一共三名学生,分别是还在读研究生的Jhanelle,博士一年级的伦敦人Tracy以及给我颇多帮助的博士后小哥Inco。由于这边仪器的测量范围无法满足我对测试的目标分子的要求,我帮助Isma更新了仪器的电流放大系统,用Femto双通道线性电流放大器来取代原有扫描头内部的前置放大器。在这段时间内,我对仪器原有的扫描头进行了改造,对定制的Femto线性放大器进行测试,并将其与原有仪器进行了耦合。在能够成功采集到双通路电流之后,通过编写数据分析程序,来对得到的双通路电流进行拼接,获得了更大的量程范围。通过硬件与软件上的改进,使仪器的量程范围扩大了两个数量级。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仪器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

由于这栋楼没有单独的餐厅,所以大家中午都是自己带饭,二楼有专门的公共区域可以用微波炉热饭。这栋楼比较小,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比较熟悉,他们有个传统就是每个月会在一个周四由一个课题组为大家准备甜点,大家会在公共区域一边吃甜点一边聊天。也是在这段时间,通过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与大家聊天,让我逐渐接触了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这边的小伙伴选择化学作为自己的专业,都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也觉得自己所做的研究比较有趣。总体来说这边的科研环境还是相对宽容的,两周一次组会,周末不要求到校,但是大家在科研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懈怠,可能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真的喜欢才选择继续读博的吧。这边的仪器条件整体来说比不上厦大的科研仪器水平,无论是测量的背景水平还是电导范围都和我们的仪器平台有差距,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也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推导,以及对已经得到的结果进行小心反复论证。多看文献、多思考,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做实验,这是我们欠缺的。

在科研之余,Isma还会不定时邀请大家去酒吧喝喝酒、去溜冰场滑滑冰,或者在某个中午和大家一起到外面去吃吃饭。Inco很喜欢桌游,有时候晚上下班他会邀请我们三个一起去玩桌游。下面几张照片,上面两张是课题组一起去strand校区附近的溜冰场一起溜冰,以及在Guys校区的小酒吧喝酒。下面的三张分别是Inco过生日一起去吃午餐,某一个晚上在会议室打桌游,以及最后我回来的那个周末大家一起去Jhanelle家里聚餐,Jhanelle自己准备了好吃的。

 

  

伦敦是个拥有非常多博物馆和小公园的城市,并且基本上所有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所以我也会在周末的时候去逛博物馆,或者去公园走走。比较推荐的是:大英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泰特现代博物馆。这个城市不会给人非常大的压迫感,可能是因为它很少有非常高的摩天大楼的缘故吧,基本比较常见的都是三层小楼,所以不会让你觉得站在那里会无所适从。印象最深刻一件事,是在一个周末我选择放弃手机地图,只根据公交站的小地图在伦敦徒步了一天,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个人细细走,感受这个城市。


三个多月的交流转瞬即逝,一直到最后的时间才开始细细品味在这个城市的美好瞬间,也开始发自内心很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洪老师一直以来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对我第一时间的帮助,感谢Isma在我交流期间带个我对于科研的新的认识。感谢 Inco、Tracy、Jhanelle带给我所有快乐和感动的瞬间。感谢Pilab大家庭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的东西,以及在交流期间一直对我的关心。感谢化院的老师们的各种帮助,感谢研究生院对本次交流的资助,感谢厦门大学,感谢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