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洪文晶课题组(π-Lab.XMU)招聘微纳加工科研助理1名
具体工作地点: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薪金:
本科≥12万/年,硕士≥15万/年
学历和研究方向:
本科及以上
物理、化学、微电子、材料等相关专业
招聘岗位:
科研助理
网址:
https://pilab.xmu.edu.cn/
联系方式:
刘老师
Email:jyliu@xmu.edu.cn
小伙伴们看过来哈,π-lab又双叒叕来招新啦!这次我们将针对微纳加工方向招聘科研助理一名,我们欢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学问题和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团队的研究方向可参见实验室网站:https://pilab.xmu.edu.cn/Research_yj.htm
以下是详细的招聘信息:
1. 研究方向简介
微/纳米制造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电子学的发展。基于微纳米制造技术,分子结制备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将极大提升,具有复杂结构和电路的分子器件也实现了可能。依托于前期建立的无噪声实验室环境中基于电子束和离子束等精密微纳加工技术,我们旨在探索一系列可用于单分子尺度光、电、热等测量实验的微纳芯片。目前,本课题组发展了稳定性更高的微纳加工-机械可控裂结(Microfabricated-MCBJ)技术,首创性地引入弹性金属基底结合无机氧化物绝缘/牺牲层的工艺路线,极大地提升了MCBJ构造分子结的稳定性及数据的可重复性。利用该芯片的稳定悬停性能,结合电学、谱学、噪声谱学联用表征技术,可以对分子结结构、反应始终态和中间体进行表征,构建单分子结结构与电输运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本课题组还开发了悬空梳齿电极驱动的片上裂结芯片技术(On-Chip Break Junction, OCBJ),将驱动部件集成到芯片上,实现裂结芯片的功能化集成。另一方面,我们还发展了超高热分辨率的芯片来研究单个分子热电性能以及热导性能,致力于解决分子集成电路的热耗散问题以及探索单个分子内部声子能量传输机制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问题。
目前课题组还承接了一系列微纳芯片制造相关的项目,包括可用于pH传感的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SFET)、高深宽比TSV电子电镀模拟芯片以及分子器件芯片制备。我们亟需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小伙伴加入。
2. 岗位职责
2.1负责器件表征分析及相关技术调研;
2.2负责传感器件微纳加工工作。
3. 专业背景需求
3.1本科学历及以上,具有物理、化学、微电子器件或材料工程等专业基础;
3.2 具有两年以上的超净间实验工作背景;
3.3 熟悉微机电系统(MEMS)研究领域,熟练掌握光刻、刻蚀、SEM表征等MEMS相关实验技能;
3.4 掌握电子束光刻、离子束光刻等实验技能和工艺开发经验者优先;
3.5 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4. 课题组情况
课题组长洪文晶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优青”,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助理,主要从事单分子尺度物理化学和智能科学仪器、装备和系统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迄今论文总引用8000余次,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包括Nat. Chem.、Nat. Mater.(3篇)、Nat. Catal.、Nat. Commun.(6篇)、Sci. Adv.(2篇)、Chem(2篇)、Matter(3篇)、J. Am. Chem. Soc.(11篇)、Angew. Chem. Int. Ed.(13篇)、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作为独立通讯作者受邀在Chem. Soc. Rev.、Acc. Chem. Res.、Adv. Mater.等期刊发表综述,研究进展多次获得基金委、学习强国、科技日报和Chemistry World等媒体的报道。在Angew. Chem. Int. Ed.和CCS Chem.发表作者专访,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担任Langmiur资深编辑(Senior Editor)、Natl. Sci. Rev.化学编辑组成员、Int. J. Ext. Manuf.(极端制造)、AI + Chemistry(智能化学)等期刊编委,入选Elsevier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课题组成员刘俊扬,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嘉庚创新实验室条件保障部部长助理。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hem、Angew. Chem. Int. Ed.(2篇)、Nat. Commun.、Sci. Adv.(2篇)、Sci. China Chem.(3篇)、Small、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2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一项,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原创探索项目各一项;获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B类项目资助。
在产业化相关研究方面,牵头建立了6个千万级和百万级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总项目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厦门大学和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了多家高新技术初创企业,自主研发科学仪器安装于欧美和国内20余个实验室,参与研发技术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前沿技术榜单,组织建设了亚洲首座无噪声超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并正在建设面向某材料研发的无人智能实验室,参与筹建智慧储能大科学装置。
团队导师组是一个由来自微电子、智能控制、微纳加工等不同背景的年轻又nice的老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
5. 工作细节
工作地点位于福建省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该岗位采用项目聘用制,在职期间可享受厦门大学教职工身份及福利。试用期一到三个月(按照起薪80%,试用期长度根据经验和试用期表现),起薪根据学历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确定。根据项目研发成果,另有项目绩效奖金激励。
6. 联系方式
详细CV请发送至以下邮箱:
jyliu@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