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凤凰花再度绽放,与即将起航的毕业生们一同迎接人生新的征程。本期,我们邀请到三位即将进入职场的硕士师兄师姐进行访谈,他们将与大家分享在求职道路上的珍贵感悟,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体会不同的风景并终达理想彼岸。
采访者:小王
受访者:2023届硕士毕业生袁梓锋、田佳鑫、徐成蹊
小王
请问师兄师姐们是在什么时间,出于怎样的考虑决定硕士毕业后直接就业并选择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呢?
梓峰
毕业去向:云南某市政府办
大概从中期(6月)考核过了以后,就开始考虑就业的事情。其实我考虑的相对晚一些,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考虑早一点,好好准备一下实习,或者可以好好准备升学的事情。当时权衡了一下就业和升学的事情,也找师兄师姐朋友同学问了问大家的想法,结合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自己读博的意愿,可能就业是个好的选择。
对于为什么选择走选调,一开始其实也没想那么清楚。随着投的简历越来越多,面试的公司越来越多,给我offer的公司开的薪资也从10多万波动到50多万不等。从这些公司工作人员口中,逐渐了解了一些行业的信息,好的工作往往竞争激烈,普通工作晋升空间一般。经过与家人的沟通,权衡利弊,决定试试选调。
佳鑫
毕业去向:深圳教师
在硕士阶段的前两年间我也不断思考这个问题,通过对自己课题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对基础研究、机理研究缺乏兴趣;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时在遇到事情多时会有点急躁,而做科研需要能够长期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继续做科研,确定了毕业后直接工作。
做教师是我从大学开始就有想过的一个职业选择,大学阶段我在武汉市一所中学兼职近一年的科学课程教师,我很享受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成长与感受,也比较喜欢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最后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对工作的喜爱度和家人的建议选择了深圳教师。
成蹊
毕业去向:浙江中控算法工程师
去年秋招的时候就投了当前的公司,因为我做的课题是化工控制,国内专业对口的公司并不多,该公司规模大前景好又对口,所以拿到offer就去了这家公司。
小王
选择硕士毕业直接就业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呢?
梓锋
选择就与遇到最大的困难也许就是浪费了大量时间来参加笔试面试而没有收获,也许是因为自己前期准备不足,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后面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专注于三个行业(互联网、新能源、芯片制造行业)进行简历投递,并做好相应行业知识的学习和调研,很快就收到了很多面试机会。
佳鑫
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在找工作的前期没有确定下来一个准确的目标,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秋招的过程中,我范围设的比较广,有企业研发、定向选调/人才引进和教师岗,之后在与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面试交流过程中,反复梳理过往经历,逐渐明确了自己比较适合的方向。
成蹊
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去年秋招,大环境不好,合适的公司都是僧多粥少的场面。只能多投公司,多做准备,选好目标公司做专门的计划。当然春招也可以看看。
小王
师兄师姐在求职的道路上有什么可以传授的经验吗?(例如关键时间节点,就业信息渠道,准备工作等)
梓锋
首先,要先确定好自己要就业还是读博,如果确定就业,那么最好是去找找实习,现在用人公司企业面试的时候很看重实习经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面试的时候很吃亏,没有好的项目可以讲。当然如果比赛项目丰富,不去实习也可以的,好好把相关知识回顾清楚就没问题了;
第二,投递简历的时候,要有目标要有分类,确定哪些公司重点投递,哪些公司拿来练手,对于想去的行业企业一定要重点准备,多去刷刷别人的笔试面试经验(比如牛客网帖子很多);
第三,就业信息可以多关注每个公司的校招官网、学校就业处的公告、学院的公告,企业的宣讲活动等。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集中在8~10月,重点在9月份,当然提前批的话更早,7月8月都有;
第四,在进行心仪的公司笔试和面试之前,要先积攒一些经验,不能赤膊上阵,这样很容易挂了。提前收集好相关信息,尽早准备,提前下手。
第五,简历制作很重要,根据投递的行业、岗位,针对性制作几份简历,简历中自己的项目经历、实习经历要体现出亮点、优势,无关紧要的话(比如熟练掌握,学习了什么要少用)最好不写,项目要体现难点、解决的问题、实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比赛、获奖经历可以多写点。
佳鑫
我的求职过程比较长,从秋招到春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不断去试错,通过每个面试机会打磨自己,积累经验,明确目标。
求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岗位,要制作与之对应的简历,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获得面试机会。不同的岗位有自己的招聘时间线,也会有相关汇总招聘信息的公众号、app和网站,定期搜索投递,以免错过心仪的职位。
成蹊
可以把最想去的公司放在最后面试,拿意向不高的公司练练手,弥补自己的不足,尽量在理想公司的面试上做好充足准备。就业信息主要是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各大高校的就业公众号,招聘软件,社区论坛等。
小王
师兄师姐们可以给想要硕士毕业后就业的师弟师妹们读研期间的科研生活一点建议吗?
梓锋
硕士毕业后就选择就业对于之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是很重要的。对于这些师弟师妹们来说,一定要先把科研做好,保证能按时毕业,其次才可以投入(兼顾)到找工作这个阶段。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学业为重,找工作随时都可以进行(从当年3月到第二年7月都有很多不错的工作),不要因为找工作遇到挫折就把重心转移到找工作上、摆烂科研。
佳鑫
首先要做好自己的科研课题,保证能够达到课题组和学院的毕业要求;尽早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和目标,积累相关的经验和提升硬件能力和软实力。
成蹊
尽快先解决毕业要求,自己的课题不能松懈,做到工作科研两不误。
小王
师兄师姐可以聊聊在组读研期间的收获吗?(例如学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
梓锋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肯定是能够进入π-Lab学习,并遇到了那么多厉害的老师、优秀的师兄师姐学弟学妹们。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受到了洪老师、刘老师、师老师等各位老师的指导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在师兄师姐学弟学妹们的帮助下获得了成长,收获友谊,毕生难忘。
佳鑫
科研方面:收获了和课题相关的知识,我做的是应用研究,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去寻找解决办法,心态方面也有调整,很多时候能够让自己沉下心来思考。
软实力方面:课题组是大组,有很多锻炼的机会,组织活动,分管器材,人际沟通等等,用心去做好每件工作有所收获,会无形间给求职助力。
成蹊
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初窥了学术圈的一角,学会了基本的科研方法,拓展了眼界。
小王
师兄师姐们即将远航,对于曾经在厦大π-Lab的时光,能否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呢?或者说对于未来的π-Lab和母校,有什么寄语吗?
梓锋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厦大π-Lab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获得了面对困难时的巨大勇气,从这里出发,不管未来是风雨还是晴天,我将星夜兼程,不负期望。π-Lab和母校永远是我最大的底气,祝愿π-Lab和母校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佳鑫
在厦大,在π-Lab的三年,微光汇成星河,点滴聚成大海,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未来,祝愿母校生生不息,辉煌不止;祝愿π-Lab成果多多,收获满满。
成蹊
π-Lab是一个包容性很高的实验室,大家都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在洪老师和导师们的带领下发展的越来越好。
π-Lab 2023届硕士毕业生
袁梓锋

主要研究方向:硕士期间主要从事科学仪器研究
毕业去向:云南某市政府办
学生工作:支部书记,研究生外联部副部长
荣誉奖项:挑战杯二等奖,人工智能挑战赛一等奖,昇腾创意比赛一等奖,亿联杯嵌入式比赛一等奖,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一等奖学金,厦门大学三好学生
π-Lab 2023届硕士毕业生
田佳鑫

主要研究方向: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多肽固相合成装置搭建与合成工艺优化研究,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毕业去向:深圳教师
学生工作:课题组班长、化学化工学院翔安联络部副部长
荣誉奖项:厦门大学三好学生
π-Lab 2023届硕士毕业生
徐成蹊

主要研究方向: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发酵工业过程控制研究,发表国家发明专利1项
毕业去向:浙江中控 算法工程师
荣誉奖项:厦门大学校运会400m 第四名,4×400m 第一名
撰稿人:2023届硕士毕业生袁梓锋、田佳鑫、徐成蹊
采访及稿件整理:王佳(2022级硕士生)
校稿人:李晓慧
编辑:苑子恒 夏钟升